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研成果首次出境赴港
语音播报

近日,在深圳海關所屬福田海關的監管保障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最新科研成果——一台高時空分辨桌面型掃描電子顯微鏡經福田保稅區一號通道順利出境。這是合作區產出的科研成果首次出境赴港,後續將在香港城市大學繼續開展研究測試並召開成果發佈會。

據了解,這套顯微鏡為合作區內的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自主研發製造的,是我國首台自有知識產權的桌面型電子顯微鏡。該院院長陳福榮表示,作為從高校科研團隊產出的科研成果,桌面型電子顯微鏡的成功研發,標誌着在高端電子顯微鏡關鍵技術國產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也充分體現了合作區科創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動以及深港合作的高度發展融合。

為助力深圳福田研究院順利入駐合作區,福田海關以科研機構訴求為導向,組織精幹力量上門調研,積極宣講特殊監管區域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在海關註冊登記、賬冊設立、單證申報、設備通關等環節提供悉心指導與精準幫扶,保障該院逾1700萬元的科研設備順利入區,為實驗室建設與科技研發進度按下「加速鍵」。

今年8月份,深圳福田研究院的桌面型電子顯微鏡項目研發進展順利,擬計劃前往香港調試、發佈。然而科研成果出境在合作區尚無先例,涉及口岸通關、申報方式以及物流運輸等。得知情況後,福田海關第一時間了解科研機構出境需求以及科研設備運輸條件等,發揮合作區專用跨境口岸直連香港的區位優勢,支持顯微鏡以暫時出境方式前往香港,同步建立完善後續跟進、及時響應的長效幫扶機制,以同時滿足科研成果在深港兩地自由流動及研發需求。

截至2022年9月,福田海關已主動對接合作區內的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等55家科研機構及企業,提供「一企一策」精準幫扶與政策指導,保障其中26家建立海關賬冊;充分發揮福田保稅區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以及「直連香港、免證免稅」的優勢,助力超10億元境內外科研設備順利入區,逾150個優質項目在這片科創資源彙集的熱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納   通訊員:姚曉真、彭若若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楊洪權